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Scripts 学盟

 找回密码
 加入学盟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变局前夜的BRANCH:革命还是“被革命”?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那个谁 发表于 2012-11-29 12:33: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Branch,分流,分枝。这是一个有着庞大野心和企图的产品,这个团队曾经计划通过自己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之间实现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的融洽,并制定了http://bulletin.branch.com/post/18841387072/rootsDiscussion、Debate、Doctrine(讨论、学习和信条)的目标。产品背后是一个八人团队,普林斯顿的JoshMiller和 NYU的Hursh Agrawal在去年9月分别辍学,今年一月在Evan Williams的Obvious公司的支持下推出了Branch。由于伊万先后参与了Blogger和Twitter的面世,所以我们从中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上述两个产品的特质。Branch最大的特点——正如它极力突出的——就是取消了对内容字数的限制,从这一点来看,它走的是一条鱼Twitter南辕北辙的设计思路,后者更加倾向于信息平台,但是,Branch在本质上却更加接近于讨论组。一方面,这个产品与Twitter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整个网站甚至取消了自己的用户注册系统,而选择以Twitter为用户的登入途径,尤其是Branch的书签(bookmarklet)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将讨论从Twitter转移到自己的平台上。Watch功能对应着Twitter的Follow,但是和后者以人物为中心的机制,有着明显差异的是,Branch的关注焦点在话题上,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和Twitter对话题进行分享,在后者上的分享会以@的形式提醒话题的参与者,而话题下的某个信息流都提供了可以分享的短连接。而另一方面,Branch又有意借鉴以Blog和社区为代表的Web1.0时代产品的特色,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地方。Branch功能是这个产品的核心理念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最简单的“回复”,但是Branch的回复架构方式几乎是我见过最好最有新意的。对话题的Branch会以纵列的方式自上而下排列,而对Branch的Branch则会出现在侧边唤出的新界面里,话题串的讨论以“纵”和“横”两种清晰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Group则是为了把有着共同话题和兴趣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起更加密切和深入的交流讨论关系。也许Branch最有特色——也有可能是它以后引起最大争议——的地方在于,它对用户参与话题的权限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不是话题发起者的话,用户要加入一个话题串的讨论,必须得到话题参与者的邀请,否则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从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Branch是一个走着极度节俭简洁路线的产品,在界面上,它没有提供搜索框,也没有提供类似热门话题的话题检索,侧栏上的“抽屉”(My Drawer)中包含着用户watch和branch的项目,在功能上,它也仅仅给用户提供了仅够表达、分享观点的形式而已。我们很难界定Branch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它身上既有传统社区的特点,同时也不乏借鉴Twitter等新社交媒体的模式,也许唯一能定义它的只有伊万这个参与缔造Blog和Twitter的传奇人物。那么,它会像上述两者一样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和震撼吗?就这款现在的形态和用户、市场的趋势来看,这样的可能性很小。考虑到移动化和碎片化的流行,我们将看到,用户的阅读耐性和参与讨论的热情可能会不断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这决定了像Branch这样追求交流深度的产品最后将不免受到用户和市场的冷落。今年三月份,它曾获得了3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然而Alexa的http://www.alexa.com/siteinfo/branch.com数据显示在八月中旬达到巅峰之后,Branch的流量之后就开始一路狂跌,而平台上的话题讨论情况也的确有些冷清。Branch的困境在于,它既想在内容上追求深度,又试图获得和社交媒体同等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两者之间是天然矛盾的存在。变革的前夜总是极其沉重而困难的,那些探索者总要为此付出代价和牺牲,也许Branch最后的命运就是如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盟

手机版|Scripts 学盟   

GMT+8, 2025-7-13 05:47 , Processed in 1.0591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