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Scripts 学盟

 找回密码
 加入学盟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行尔CEO欧德宁得与失:利润好 移动失误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那个谁 发表于 2012-11-20 07:1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英行尔CEO欧德宁于明年5月退休时,他留下的成绩有好有坏。一方面,英特尔的处理制造力依然独一无二,它的新技术领先对手几年。随着更多的企业退出芯片制造业,英特尔可以继续盈利。在欧德宁的任期内,英特尔获得1070亿美元运营现金,派息235亿美元。
                不过在处理器世界另一端,英特尔没有被接受,反而是ARM低能耗处理器崛起。iPhone和iPad、几乎所有Android手机、Surface平板都用ARM处理器。  对于英特尔来说这是相当尴尬的。它的Medfield处理器只获得微不足道的份额,芯片用在摩托罗拉Razr i手机中,还有其它一些产品。但是,英特尔缺席一个庞大、快速增长的市场,这显而易见。
  在欧德宁的领导下,英特尔曾面临许多芯片上的挑战。
  当他加入英特尔董事会时,AMD是最强大的竞争者,它跳入了64位X86处理器,英特尔则深陷不幸的、不兼容的安腾处理器。现在英特尔已经恢复,深入X86服务器市场。
  英特尔还推倒了“功耗墙”,曾经,新处理器没有高能耗、没有高热量就无法跑得更快,这是一个让人不快的事实,英特尔找到了答案,发展多核处理器、让多个处理引擎并行运行。
  ARM入侵
  不过在移动方面,英特尔的挑战更棘手,虽然未来几个月英特尔的命运会好转一些,但在移动市场,它最多是个挑战者。ARM处理器遍地都是。
  许多年来,英特尔受益于一个事实:将软件从一个处理器架构转到另一个相当困难。安腾难以销售, AMD在X86上能挑战英特尔,Surface平板没有像传统Win设备一样选择X86,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现在,在移动设备中,ARM有自己的优势。iOS软件在苹果设备中天生就是为ARM芯片编写的。虽然Andorid程序用了一个名叫
“Dalvik”的更高层次抽象层,但许多程序也使用Google Native Developer Kit
(NDK)直接与ARM处理器对话。当程序员追求最高性能时,它尤其管用。
  ARM渐渐崛起。三星、Google已经推出ARM版Chromebook,还有传言说苹果也会发布ARM版Mac。
  ARM授权处理器设计,其它企业用模块整合,比如图形、输出输入、视频解码,将它们放在所谓的片上系统(SOC)中。ARM于1990年从先进
RISC机器公司起步,而先进RISC机器公司是Acorn分拆出来的,Acorn曾结合苹果的技术,试图为“Newton”(牛顿)手持电脑开发处理
器。在经历暗淡之后,现在ARM处理器大热。
  高通、Nvidia、苹果、其它许多企业都使用ARM处理引擎,甚至AMD也与ARM结盟。
  曾经英特尔在处理器市场对高端对手所做的,现在ARM也用在英特尔身上。如果低成本芯片能完成任务,就可以将高端竞争对手逼到高价、出货量降低的困境。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制造量对利润相关关键。
  还要注意,ARM芯片已经进入64位领域,新的Cortex A15是针对电脑设计的。
  有讽刺意味的是曾经英特尔拥有可竞争的ARM设计,它叫StrongARM,后来成了XScale,它是Digital Equipment
Corp的遗产。1998年DEC被康柏收购。StrongARM无疑是英特尔的边缘资产,但并非不重要。2001年时,英特尔还展示过
StrongARM平板。2006年时,该业务被出售,英特尔没有向StrongARM和XScale投资,这可以原谅。安腾在不兼容设计上冒险,这一课
是相当昂贵的。
  但不开发移动设备X86处理器,这一点就难原谅了。Atom设计是一个开始,在Windows平板、低能耗电脑上占有一席之地,欧德宁的接班人必须将它做得更大些。
               
               
               

               
                顶一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盟

手机版|Scripts 学盟   

GMT+8, 2025-7-8 05:48 , Processed in 1.0490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