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Scripts 学盟

 找回密码
 加入学盟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纸张之死”带来的人类文明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那个谁 发表于 2012-12-3 17:23:2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不再用纸,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上周,我用iPhone的Passbook看了一场电影,没买电影票。只需要打开Passbook应用程序,然后把购买的电子票给检票员查看,叮一声,就可以推开电影院的门看电影了。    这种体验就是数字工具取代纸张或者票据的最典型例子。在我来看,能尽量减少纸张使用就不用纸张。自从Square钱包出现之后,我几乎在也没有用信用卡结账签字过。我在网上付房租、电话费、水费电费。自从两年前搬了新家,我也就签过24张支票。    以上例子都要感谢互联网和手机付款的强大能力,但这是人类进入数字化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没有去书店买过书了,都是在iPad或者kindle上看电子书。很少有人写日记了,人们都去微博吐露心声。除了签名,你还记得上一次写字是什么时候吗?    这是好事吗?不见得。拥有实体物品让人更踏实,比如说书。再比如照片,在这个充满美图秀秀和Instagram的年代,数码照片触手可得,可是怎么都不如相片看着带感。    但是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账单、报纸、登机牌都是纸质的,消耗大量木材,虽然拿起来很踏实,但是在一定时间之后就失去了其本来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还是进入了垃圾堆。    还有,那些已经电子化的信息,是否还有必要以实物形式存在?比如说电影、音乐,所有的电影和音乐都已经脱离了卡带、光盘时代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就连出租DVD的Netflix都有了数字电影业务,光盘、卡带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我们的文化正在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一点都不为过。如果信息储存方式已经从纸张转变为了数字储存,那么200多年之后,这些数据从硬盘上消失之后,人类的文明以及信息又在何处?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多年,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纸张之死”正逐渐成为现实,如果发生了核战争或者毁灭世界的战争,人类寄存在电脑中的数据、思想和文明是否也将随蘑菇云一并消失?    文章来源:http://techcrunch.com/2012/12/02/the-death-of-paper/Techcrunch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盟

手机版|Scripts 学盟   

GMT+8, 2025-7-18 05:26 , Processed in 1.06010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