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Scripts 学盟

 找回密码
 加入学盟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名VC自爆:风投公司挑选创业者的“秘密”算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那个谁 发表于 2012-12-29 18:32:2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每家风投公司都有评估潜在项目投资的一套方法。近日,某匿名风投公司投资人瑞米·奥克斯利(Remmy Oxley)在网站GigaOm上发文称,像电影《点球成金》里面的数据分析手段将成为VC挑选创业项目(人)的下一趋势。同时,文章还自揭了其所在公司筛选创业者算法秘诀。早在若干年前,统计和大数据在棒球运动中的应用就相当普及。同时,随着前几年电影《点球成金》的大热,政界上运用此策略的报道也不鲜见。例如,在11月份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总统候选人利用大数据将获得选票最大化;同时,数据分析大神内特·希尔(Nate Silver)当时也借助算法http://tech2ipo.com/56446成功正确预测全部50个州的选情。同样,我们公司也正这样做。跟一般VC所遵循的直觉判断、权威意见和领导发话等策略不同,我们公司正采用算法和大数据等手段,用以挑选投资创业者。在为潜在投资创业者打分和评级的过程,下面的一些神秘算法要素是由我所一手所主导的。1. 我们会根据创业者所阅读的内容打分创业者大脑里吸收了什么东西,这对我们最终的评估结果很重要。无论是通过应用、网站、PDF、书籍,还是其他获取知识的渠道,我们都很看重。团队的人都读了什么书著?在他们的社交媒体中都发布了什么消息?如此之类。如果整个团队关注的都是《Technology Ventures》、《Gear Up》、《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等内容,而且在微博上都是发布相关的知识干货,以及引用章节内容的话,在我们的私有打分算法中,就会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的分值。但如果在他们微博中都是发布诸如在太浩湖滑板滑雪的图片的话,我们就认为这可能反映出了另外一些问题。硅谷最原始的“超级天使”之一克里斯·萨迦(Chris Sacca)就曾说过,在答应与创业者会面前,他会首先上Twitter,去看看那人最近发出的50条微博。在我们公司新采用的VC算法中,也会对项目负责人阅读过、撰写过、转发过和评论过的社交媒体信息进行评估。质量无疑很重要,但我们同样看重创业家所能消化信息的数量。2. 创业者手机号码的使用年限,以及他们每天第一个通话的时点创业者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年限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其相对稳定性、创业者大概年龄阶段、是否希望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等等。通过一个名为“手机承销”(cellphone underwriting)的过程,我们会获得创业者的手机使用年龄。当然,这过程会披露出比上述举例的更多信息。不用担心,整个过程是完全合法的,只是严格保密而已。所以,具体操作我是不会告知你们的。说实在,我们最后会寻找那些年轻、稳定、来自中产阶级,同时还有家庭朋友网络支持的人——这些都是从手机号码使用年限中得知的。在大约估计创始人手机使用年限后,我还会进行另一些尽职调查:收集他们每天打的第一个电话的时间。如果你和你的创业团队在太平洋时间早上6:30就开始拨打和接听电话,你很有可能是和(美国)东部的人员在沟通。这样,说明你能赚大钱的几率至少有50%。3. 创业者跟奥斯曼·拉洛奇(Othman Laraki)有多像?在VC业界中,奥斯曼·拉洛奇简直就是神话传奇人物。(编者注:拉洛奇目前为Twitter发展与国际业务副总,曾经先后在微软、Access、Google等公司供职过,同时还创立过公司。)拉洛奇将自己产品大卖给Twitter。他不仅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学位,而且还有无穷的江湖智慧。在我们公司的算法中,江湖智慧与学术才能的二重性是很关键的权重因素。曾经有一笔投资泡汤了,就是因为只看到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江湖智慧的不可划缺。他们的失败,也就是因为只会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而无法突破创新。当然,我们不会直接将江湖智慧的度量指标的输入因素告诉大家的,但有一小提示:“藐视权威,遵守规则”。所以,我们寻找的创业者,都是那些敢于挑战现状、精心经营,同时还能看透现有的规则和等级制度的人。4. 良方:名校斯坦福大学创始人团队如果你回过头看,会发现:在每次的大腕投资中,组合当中都会有至少两三个创始人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同时还可能掺和着一个来自其他院校的“怪咖”。我们采用的算法不是说“就只要斯坦福大学的”。但是,确实要确保有两三个创始人是来自好学校的,这样其中夹加上一个不同层次的“垃圾人士”也无伤大雅。好学校,当然就是指加州大学(Cal)、纽约大学(NYU)、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等院校;关键时候,无疑就是MIT了。对于过度强调创业团队教育背景而带来的同质化问题,尽管有人就曾辩驳调侃道,团队如此过分雷同,“他们的手机也应该一样吧?”——这样,跟错老大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我们还是会那样做。译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想自辩内容真伪且能翻墙的读者,可以关注原化名作者Twitter账号https://twitter.com/RemmyOxley@RemmyOxley。文章来源:http://gigaom.com/2012/12/23/the ... epreneurs/#commentsGigaO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学盟

手机版|Scripts 学盟   

GMT+8, 2025-7-28 04:14 , Processed in 1.06010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